茶樹的經濟年限長,最初茶園開墾時的規劃,往往影響數十年的管理模式及經濟效益,良好的茶園規劃可以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,成本降低,反之,若規劃不完全則易衍生出許多管理上的問題,徒增煩惱。故在茶園建立時應審慎規劃、評估,將基礎建設一次到位,奠定將來經濟生產的良好基礎。
一、茶園選擇:
茶園應選擇於溫暖多雨之處,以攝氏20~25度,年降雨量在1,800~3,000 mm,且年中雨量分佈均勻之地區較適於茶樹生長。茶園土壤宜選擇土層深厚,土壤物理性良好,排水及保肥力較佳的土壤,氮、磷、鉀、鈣、鎂等茶樹所需的養分在合適的範圍,有機質豐富,土壤 pH 4.0~5.5的土壤較佳,土壤 pH 高於5.5或土壤鈣含量超過800 mg/kg(ppm)時則不利於茶樹生長。
二、茶園開墾:
整地時應利用大型機具,將茶園表土及底土充分翻攪,打破硬盤土層(犁底層),挖掘深度最好可達1公尺深,日後方不致發生排水不良,導致根系生長不佳的情形,在翻攪過程中應將石礫撿拾乾淨,而後利用曳 引機將茶園整平。山坡地開墾首重水土保持,坡度小者,可沿等高線種植,坡度大者建議施做平台階段。仰角超過28°以上之坡地已超限利用,不適合種植茶樹。
種植時行距以150~180公分,採取南北向開溝,使日照平均,溝寬30~35公分,深30~50公分,先於溝底施用腐熟有機質基肥,再覆蓋上一層表土,經20~30天後種植,若種植溝不施用基肥,則以隨挖隨種為宜。
在開墾時農路及灌溉系統的位置就應及早規劃,便於農用搬運車、資材及相關機具進出。灌溉系統依農路而設立,儲水塔建議設立於茶園最高處,在灌溉時可以提供穩定的壓力。灌溉系統依地形、水源及成本再行考量。
三、茶樹種植:
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下旬間的下雨時期均可種植,以行距150~180公分,株距40~50公分,每公頃定植12,000~14,000株為基準,選擇雨後、氣溫較低及土壤濕潤時較好,儘量避免晴天種植,若必須於晴天種植,應先將土壤濕潤,種植後再行澆水,使根部充分與土壤接觸。
種植後為減少葉片水分蒸發,應於植株離地面20公分處行水平式剪枝。為防止乾旱保護幼苗,於幼苗兩側覆蓋稻草或其他乾草,以防止水份蒸發。茶樹在幼年期樹冠尚未鄰接時,茶行間因光照充足相當容易產生雜草,此時可以利用雜草抑制席、稻草、花生殼等資材覆蓋,減少人工除草的成本。品種選擇主要依茶園經營的目標及所在環境條件而定。
(參考資料:劉千如、蘇彥碩、邱垂豐。茶樹栽培技術-栽培管理。茶業改良場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。https://www.tres.gov.tw/ws.php?id=167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