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龍果近年因市場價格佳,十分受到農民歡迎,近兩年紅龍果栽培面積仍持續增加,有盛產時量多價跌的隱憂,未來盛產時節也需拓展外銷以紓解盛產壓力,更需藉由開發與應用採後處理技術,來延長紅龍果的櫥架壽命並提高果品品質。
紅龍果(Hylocereus spp.)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,於30 多年前自越南引進臺灣栽植後,已成為近年種植面積擴增迅速的新興熱帶果樹。由表1 可知,紅龍果近幾年在市場價格尚佳的誘因下,農民持續搶種,短短6 年間,栽培面積擴增3 倍、產量增加2 倍。面對越南、馬來西亞等國家進口的衝擊與國內栽培面積不斷擴增的影響下,未來臺灣生產的果品,在盛產時節必須要藉由外銷來紓解壓力,臺灣對其採後處理與保鮮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。外銷果品因運輸時程長,需提早採收時,強化細胞壁厚度、蠟質的保護、鱗片厚度與新鮮度的處理,甚為重要。
採收後不處理 易影響商品價值
紅龍果的成熟期多在高溫多雨季節,採收後在常溫下貯存極易失水、皺縮或腐爛,以致降低商品價值。一般常溫下,3 天後紅龍果的鱗片即開始會有黃化、變薄、變褐色的現象;7 ~ 10 天過後外觀有皺縮感,鱗片持續萎凋褐化,失去新鮮度,但風味還不至於劣變,或僅果肉失去脆度,仍堪食用;10 天過後,果皮開始出現炭疽病、褐斑病灶等,食用口感不佳。為預防果實劣變及降低價值,紅龍果需要採後處理技術,以延長其櫥架壽命及品質。
採後處理 從採收適期的判斷開始
採後處理技術並非從摘採後才開始,還未採收時,就要先預測最適切的採收時間。由於紅龍果屬於非更年性的水果,採收後的呼吸速率與乙烯產生量皆低,不必像更年性水果需要後續催熟,因此,採收當下的成熟度會直接影響果實的風味與品質。完熟的紅龍果不帶草腥味,並且具有果香與鮮甜口感,其成熟度依市場的需求、生產地果實的發育條件與品種的成熟特性不同,採收適期標準也不盡相同。目前大多以花後日數(花開後至採收前的時間)搭配果皮轉色程度與裂果與否、市場需求量等條件,來作為是否採收的指標。
一般建議紅龍果果皮完全轉色後5 ~ 7天為採收適期。以越南白肉種為例,中部產區大多於花後25 日開始轉色,花後28日轉色完全後即可視市場供應量陸續採收,國內市場建議採收成熟度為花後35 ~38 天;而外銷日本者宜在花後30 ~ 33 天採收,以避免蒸熱檢疫處理造成嚴重苞片失水、萎凋,採收成熟度越高果實品質越佳,但更不耐運輸及貯藏。
就紅肉種而言,「大紅」、「蜜寶」與「石火泉」3 品種之果實生長發育的進程相似,花後25 ~ 30 天為轉色期,花後30 ~ 32天達採收最低成熟度,延後採收有助提升品質與產量,建議採收適期大紅與蜜寶為花後34 ~ 38 天。但掛樹若超過花後40 天,果皮將持續被撐開而變薄,果萼端或果腹極易開裂、果肉呈現過熟的水浸狀或果肉鬆軟、風味變淡、果皮色澤轉為暗沉紅色,甚至苞片黃化萎凋、退甘……等現象,此時即應採收上市或冷藏保鮮,不宜再繼續掛果。但各品種因果皮發達程度不同,採收期常以成熟期時是否易於裂果來作為採收的判別標準,如「富貴紅」因果皮薄,於開始轉色後的3 ~ 5 天,即應開始留意其果萼端是否有開裂的跡象。特別要注意的是富貴紅常因一陣午後雷陣雨,使根部在飽水的狀態下,果皮水分因乾濕變化趨於平衡而裂果,喪失商品價值。而大紅的裂果率較低,常於花後35 天後才開始採收,掛樹期長,完熟果實的糖度平均都在19∘Brix以上。
轉色完全 代表紅龍果完熟
果皮在轉色期間,果實品質發生重大轉變,包括外觀由綠轉紅、果肉澱粉消失、可溶性固形物(糖度)逐漸累積、可滴定酸迅速下降、果肉軟化達到最低點……等。果實的成熟度越高,果實品質越佳,果型亦較豐滿圓潤,若過早採收,果實可溶性固形物低且易有草腥味。
「雙刀法」採收完整果實 避免碰撞損傷
為降低果實的田間熱,大多數農民會選擇氣溫未升溫的清晨進行採收,但紅龍果為CAM 型果樹,晚上會有儲存蘋果酸以供應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特性,若於清晨進行採收,果實的酸度會較高,且為配合運輸車與拍賣作業,紅龍果常在下午進行採收。因紅龍果不帶果柄,採果方法為左手托住果實,右手以芽切剪從果實基部的莖肉插下剪斷,以「雙刀法」,即在果實著生部位的上側剪一刀、下側再剪一刀,略帶肉莖。因帶莖肉的果實比較耐貯藏,切記不可傷害果肩或是強力旋轉撕皮摘下。剪下後莖肉稍做修整以免莖肉劃傷其他果實,輕放至採果籃中,紅龍果果形大且單果重,以萼端朝上方式放入果籃中,也可使用電動採收作業車或手推採收作業車作為田間的搬運工具,較為省力,且能避免碰撞損傷。另外,採收人員於採收前應先修剪指甲,以免劃傷果皮,且果實不要多層疊放,以免運輸途中果實互相擠壓而受傷。
盡速預冷、分級 統一果品品質
因紅龍果大多於下午進行採收,果實的酸度雖會稍降,但相較於清晨,易累積較高的田間熱,採收後應迅速置於蔭涼處,或置於預冷室先行降溫,再盡速進行分級、包裝與裝箱。而後將裂果與瑕疵果進行淘汰,並且整理果萼端的切口,拔除枯萎的柱頭或清理萼孔內的螞蟻等異物。若鱗片染有煤煙者,尚需進行清洗或擦拭,使果皮外表保持清潔、無蟲卵。接著,使用語音分級機或重量選果機,依單果重進行分級,再依外觀色澤與病蟲的汙染程度進行分級與裝箱。現行裝箱資材以6 公斤厚紙箱(輸至拍賣市場或是行口)或塑膠籃框24 公斤裝(輸至行口)兩種居多。6 公斤紙箱為單層排列,24 公斤籃框為2 ~ 3 層排列,每層以報紙作為區隔與襯墊。以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為例,分級標準如表2 所示,依果實的外觀與果皮的呈色進行分級後,再依大小進行包裝、裝訂與輸送至各大市場或行口。
外銷果實須經蒸熱處理
外銷果實部分須配合蒸熱處理廠之設施農業技術 採後處理與流程,目前處理程序為清潔修整分級後之果實進行蒸熱處理,果心溫度須達攝氏46.5 度持續30 分鐘,因此處理時程總計約需2.5 ~ 3 小時,切忌所處理的每批果實大小整齊度不均一,因每顆果心溫度無法同步達到檢疫標準,若延長處理時間,進而會增加果實品質劣化的風險。待處理完畢後,以天花板由上向下之噴氣口送出冷風以降溫,待降溫後再經蔬果網套包裹及裝箱,並置於大型冷藏庫中以攝氏0 ~ 1 度進行低溫貯藏處理,之後將降溫後之裝箱果實以低溫運輸方式輸送至海關出境。以外銷日本的白肉種紅龍果而言,商業運輸溫度為攝氏2 ~ 4 度,不過貯藏溫度若低於攝氏5 度以下,貯藏時間超過3 ~ 4 週時會有寒害現象發生。
包裝與裝箱 提高商品價值
裝箱樣式會影響視覺,進而影響商品售價。多數農民以報紙或紙絲條作為襯底,依果形整齊排列,果實間隙填入紙絲或紙袋團,將箱內的空間填滿,避免果實於運輸過程中可能的碰傷與擠壓。亦有逐果包覆蔬果網套的包裝法,更可保障果品於運輸過程免於碰傷,提高商品價值。包裝箱有多種形式,多依產品銷售管道的需求與其價格來選用。紙箱的設計對於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保護與質感有提升的作用,有助提高售價。依紙箱單色或彩色設計、材質、磅數的不同,單一紙箱費用每個為新臺幣20 ~ 32 元不等,使用過後很難回收利用,成本較高;硬塑膠框則能回收使用,包裝作業速度也快,且沒有摺紙箱、封箱、打包等問題。
為確保果品品質 從田間管理到環境清潔都要注意
近兩年,紅龍果栽培面積仍持續增加,有盛產時量多價跌的隱憂,為拓展外銷量,採後處理技術的開發與應用,將對日後的外銷事業產生影響。採後處理技術的良窳,與採收當時的果實品質關係密切,而果實品質又與其田間營養管理、田間環境清潔與否有關。為預防採收後的病害,也需留意園區清潔與病害控管,減少果實成熟期間的潛在病害,以此可助於提升紅龍果的品質,也提高臺灣果品的信譽。
紅龍果的挑選訣竅
要怎麼挑選質優味美的紅龍果呢?下列原則可提供參考:
1. 掂重量:相同大小的果實越重,代表汁越多、果肉越緊實飽滿,所以越重越好。
2. 看外型:新鮮紅龍果外皮呈現亮麗的色澤,白肉種的鱗片所帶的綠色應新鮮翠綠,紅肉種鱗片亦不應出現萎黃。
3. 觸摸果皮鱗片,以硬挺為佳,若觸摸其果皮有皺縮或枯萎情形,代表新鮮度已漸失。
延長紅龍果保鮮期
選購回來的紅龍果,保存方法為放置在通風良好的環境,在室溫下約有5 ~ 7 天的櫥架壽命;或是將紅龍果放入塑膠袋中,置於攝氏5 度左右的冰箱中冷藏,以減少果皮的失水,如此可保存3 週以上。
文˙ 圖/ 劉碧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
徐敏記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作物組
吳俊達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副教授
(豐年6707)
(原文來源:農業知識入口網,
https://kmweb.coa.gov.tw/theme_data.php?theme=news&sub_theme=variety&id=54933)